在古代中国,五更一般指的是夜晚的五个时辰,也就是从子时(晚上11点到凌晨1点)到酉时(凌晨3点到5点)。这个时间段被视为一夜最黑暗、最寂静的时刻,因此被用来代指整个夜晚。
然而,古代关于五更是几点的说法并不止于此。实际上,在中国古代,时间的划分非常复杂,有着专门的制度来准确测定各个时辰。其中之一就是“问刻”制度。
问刻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时间测定的一种方式,通过观察天象和地理现象来确定时间。每天将时间平均分为六个时辰,即子时、丑时、寅时、卯时、辰时和巳时,每个时辰约为两个小时。
在这种制度下,五更指的是寅时(凌晨3点到5点),即夜晚最后一个时辰。这个时段正好是天亮前的静谧时刻,被用来代指整个夜晚即将过去,黎明即将到来。
总的来说,五更是几点在古代中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,具体的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制度来确定。无论是夜晚最黑暗的一刻,还是黎明即将到来的时刻,五更都承载着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