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鬓毛衰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指衰老、衰退。而“乡音无改”则描绘了某些人即使离乡在外,也能保持本地口音的特点。
这个成语大约起源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《登鹳雀楼》:“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啸塞雍垒。还将鹏鹍纪霄汉,风眼神威定乾坤。 乡[/xiāng/]愁不可见愁,雁[/yàn/]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 花自飘零水自流,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”。这是一首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诗歌。其中,“乡愁”一词贯穿全诗,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而这句中的“乡音无改”也得到了很高的关注。
现代人常常使用的“乡音无改 鬓毛衰”的搭配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《石淙传书》:“乡音无改鬓毛衰,康乐老人似学非。 时移世易陈迹在,衣冠变乱今(jìn)人稀。”这句话用了两个描绘老人脸上的特征,即不变的乡音和变白的鬓发,来表示岁月无情的原貌。
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成语,用于描述许多人正在经历的状态——即尽管年龄增长,但内心的感受与以往一样敏锐、活力四射,同时也意味着即便身体衰老,也应该保留一颗年轻的心。